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警营风采 >文学作品

高温下的采访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5-07-10 10:25      浏览次数:

艾  璞

每年的炎炎夏日,我都会带记者去基层深入采访,虽疲惫不堪,但文章、节目刊播出来后,也开心至极,如喝了清凉的甘露,心旷神怡。回忆往事,那年夏天烈日下的3次采访历历在目。

那年全省特警全要素演练,在浙北某人民警察训练基地训练场举行,我一早带记者从驻地赶到训练场时,太阳已高悬天空,火辣辣的阳光刺得人皮肤发疼。闷热的露天看台上没有一丝风,38℃以上的温度是一种无形的考验。

我一会在看台上观看训练情况,一会跑下看台与来访的记者对接、沟通,提醒他们无人机高速飞行是危险的,跑道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场内的射击表演和战术对抗等,碰到都会受伤,让他们拍摄时注意安全。特别是无人机进行战术表演时险象环生,我几乎是屏住呼吸在旁边观看,等演练结束才长舒一口气。

为保证拍摄效果好,到场地中央采访时,我还客串记者,帮助拿话筒。烈日下我不过举了10来分钟就手臂发麻,感觉气都喘不过来,很快全身是汗,衣服都湿透。等到采访顺利结束,我在食堂喝着冰镇的绿豆汤,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心里乐开了花。对比之下,回程的路上,我在开着空调的车里写稿子,都是种享受。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采访也在夏日。那天一早,我从杭州出发,驱车赶往浙北的一家钢铁厂。此次采访是全省某片区的几个地级市公安局对治暴缉枪行动中收缴的枪支,举行集中销毁仪式,某媒体的视频直播也列入议程。作为联系人,我不仅要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给他们提供素材,还要协助他们进行现场采访。

当天,当地公安局的一位中层领导,本已答应作为嘉宾,接受直播记者的出镜采访。可在仪式举行现场,我正满头大汗地对接其他工作,负责直播的记者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说原本答应出镜的领导表示对着镜头说话紧张,会忘词,不愿意出镜了。我一看时间,还剩下10分钟直播就开始了,必须马上找个人代替出镜,我迅速对接我厅的一分管领导,一番沟通后,他答应作为嘉宾出镜。

仪式开始,直播也有条不紊地展开。太阳暴晒下,我的眼镜很快被汗水模糊了。仪式结束后,工人把收缴来放在现场展示的枪支用车运到钢铁厂的锅炉旁,现场灰尘弥漫。工人们用吊车把枪支吊放到滚烫的锅炉里融化,我又带着记者去拍摄现场画面,口干舌燥地一再提醒“注意安全”,不知不觉喝下了两瓶水。好在直播采访顺利,这一次吃的苦也成为我采访生涯的故事,在私下里是“好玩”的谈资。

 

最危险的一次采访,是在东阳横店直升飞机小机场里。这次采访是省里特警和警航配合,开展60米空中直升机绳索速降训练。

那天一早,我带着电视台记者从杭州出发,赶到时,记者特地拿出温度计测了测,机场地面温度高达52℃。

直升飞机起飞时,感觉风力有12级台风那么猛。采访开始后,我和记者被工作人员限定在某一区域,观察和拍摄训练画面。2个多小时过去了,记者提出想观察其他训练画面的请求,我和负责人沟通后,赶了过去。阳光下,大家都有点疲惫,女记者从包里拿出雨伞,想挡一下太阳。此时,正值飞机升空,巨大的风力往上吸附,把女记者的雨伞吸翻,外露的伞架把站在旁边的我刮倒。我感觉到脖子上一阵剧痛,用手一摸,手上全是血。旁边的人看到,吓一跳,围上来帮忙,我连忙从口袋里掏出餐巾纸按住脖子,2包餐巾纸都用光了血才止住。好在只有皮外伤,我坐在地上休息了一会,感觉好些了,就没有去医院,等到采访结束才去处理。

其实,采访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光鲜靓丽,更多时候要吃苦耐劳,是需要付出脑力和体力的复杂劳动。但那些品味到的酸甜苦辣,无不成了人生旅途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新闻人的人生快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