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警营风采 >文学作品

蝉鸣声声在耳畔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5-05-15 09:57      浏览次数:

徐步文(东阳市公安局)

    趁着周末天气晴好,我准备再探山林。午饭后小憩,我带上几个李子,就独自出发了。走在路上,感觉有些闷,等穿过半城到达山脚,顿觉清风扑面,令人神清气爽。

    沿着林间小路,我一步一步往上登,不一会便汗流浃背,尤其是额头上的汗,流得需用手擦去,否则流进眼睛,令人难受。

    夏日登山,蝉鸣声声在耳畔。人走近了,蝉鸣声停;人站住不动,又会响起,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抓蝉的情景。

    农村小男孩,盛夏时节玩具多,而且都是活物,如青蛙、蟋蟀、蜻蜓、天牛等,最费劲、最好玩的还是捕蝉。

    那时没塑料袋,少数人家里有废弃的丝网,我们能用的工具是家里的纱巾等。找一根竹竿,用铁丝绕成一个圈,将纱巾沿圈裹上,再将铁丝缠绕到竹竿上,几个小伙伴就呼啦着跑向树林。哪棵树上有蝉鸣声,大伙就轻手轻脚地靠近,各自睁大眼睛搜寻,谁先发现就拍拍持竿小伙伴的肩,手指伸向蝉所在的枝丫。

    小男孩大多猴急,这样大费周折能成功捕获蝉的概率不高。每每扑空,相互埋怨一番是少不了的。扑空次数多了,也就厌烦了,那就换个游戏——爬树捕蝉。

    这法子不适合果树,人爬上去整棵树摇动,蝉早就飞走了。村里学校门口有两棵巨大的冬青树,村口有两棵大樟树,这两处的树适合捕蝉。

    小伙伴个个都像小猴似的,爬树都不在话下。三五下,就真捕到蝉了。也许是胜利果实确实来之不易,一个个都小心地握着,生怕折断了蝉翼或蝉脚。大伙各自带回家后,找个竹罐或者玻璃瓶养着。

    也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蝉清晨要喝露水,就在蝉脚上绑上钓鱼线,放在草丛中。多年后学了相关知识,才明白蝉是吃树汁的。

    农村娃的夏天,蝉是少不了的玩伴。多年后入伍,在安徽某地,营房内多白桦树。白天蝉鸣声那可真是“大合唱”;夜晚,树上居然密密麻麻都是脱壳的蝉,场面令人震惊。

    我和战友们借着月光细看,蝉从树根部的泥土中钻出来,沿着树干“排队”往上爬。前方拥堵,蝉就待着不动。这一幕多年后,我在家乡东白山山庄前的大槐树上也看到过,不过这里的蝉体形相对要小些。

    近些年,蝉居然成了吃货们眼里的“宝”,前些天还爆出价格猛涨的信息。难怪,傍晚我到公园夜跑时,常看到有人持一根钓鱼竿捕蝉。他们在鱼竿顶部绑了一小段软的黏绳,循声发现蝉后,将鱼竿伸过去,用黏绳黏住蝉翼。

    一阵凉风吹过,把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我童趣般的好奇心也上来,山上的蝉鸣声与城区的蝉鸣声是不同的,这里的蝉会是啥样的呢?

    循声来到一棵松树下,我睁大眼、耐心等,颜色与松树皮几乎相同的蝉,终于让我给看见了,果然个头比城区的小多了。

    蝉的警惕性高,每当我拿出手机想拍照,它就飞走了。山路不平,追着蝉跑不太行,于是我在山路上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也没能拍到一只蝉。

    次日,我意犹未尽,再去登山。在另一个山头,我沿着山径,攀登到半山腰,蝉鸣声才密集起来,似在唱歌欢迎我。我没惊扰它们,拍照后继续前行,随口念出: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