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风采 | >文学作品 |
诗意江南
胡一佳(兰溪市公安局)
应了好友暖心的倡议,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就来品一品江南的美。好久没有写过实景的文字,顿时也觉的词穷,全凭以美叙美,美景无需渲染。 ——题记
穿过繁华街市,来到古镇,需静心的来聆听这一片远离喧嚣的净土。品读江南水乡的韵味,心是静的。伴着优雅的步调,此刻,天气也尤其配合,绵绵的飘落着雨线淋漓的展现出了细雨朦胧的江南美——烟雨江南,犹如漫步于一幅山水画中。于是,原本优雅的心更加释然,目光也变的穹幕。悠悠水乡,不见其房先闻其声。侧耳细听,一阵吱呀的摇橹声渐行渐近。窄窄的航道一艘乌棚木船正载着两个目光四处游移的游客。时而侧耳交予,时而靥笑相许。看着小船渐行渐远,只期盼时间能够滞缓,让这样的画面瞬间定格。看木匠摇橹,水波连连,泛起思绪绵绵.....
小河两边垒摞着整齐的石堤,一大半久经着河水的浸泡,露出水的一面早有青苔相伴。石缝间隙生长着不知名的小草,那根茎和叶片翠绿的仿佛可以随时挤出水来。也许,离小河近了,饱足了水分才显的水灵!回过神来,棚船已行至拱桥,正要从拱形的石桥下穿过,石桥此刻也不再寂静,摇橹的哗哗声在桥下回荡,那厚重的回声是多么的熟悉。江南的小桥都是用青石砌成,桥栏低矮。全桥不需一点现代的粘合剂。石与石之间全靠衔镶的方法链接,坚固而耐用,这种工艺隐藏了古人智慧结晶。石桥之上都设有供休息的坐式,低矮的桥栏不再有麒麟异兽的石雕,倒显简单而大气。端坐在小桥上,静静的看着小河缓缓的流水,仿佛随时间流淌的河水是静的而又是真实的动着。
水乡的房子白墙黑瓦。一面临街,后院临河,下河处有台阶,河面上砌出一个平台,或洗刷,或是戏耍。小院临河,近水人家,这是多少人的居住梦想。随时享受着河上随波而来的丝丝凉风,坐在藤椅上逍遥自在,旁边放置着升腾着袅绕香气的茶水,那是何样惬意的生活。
走下桥来,石板铺成的河堤路才更显江南风貌。走在石板路上有一种特别踏实的感觉。凝眸这些精心琢凿的青石,不知道有多少游客从它们身上踏过,斑斑斑驳的印记就是最好的见证,在默默叙述着时空的今昔和往昔。说不定今天一脚踩下会与历史上的某位名人雅士的足迹重叠,无奈青石无语,无从印证我的揣摩。
堤岸杨柳柳枝低垂,略有小风,柳瓣摇摆,轻抚着河床。杨柳飘飘,小河依依,这就是水乡的另一种美。绵绵细雨无虑打湿衣襟,沐浴着清凉的雨滴,才能更真实的品读出绵雨下更显柔美的水乡。水乡是静的,感觉都是绵绵的,就连时间也可以放慢匆匆的脚步,怜惜着欣赏风景的人。三两女生早已撑起了油纸伞,伞叶的色彩倒是活跃了水乡的烟雨下的暗淡。步履娴雅的女子好像跨越时空穿着上了古时的衣襟,合着烟雨,衫缕飘逸着,舞动了梦幻江南。回眸一笑,素雅淡妆的南方女子迷离了游客的眼。
临街的铺面在幽深的青石古街上,两边门厅开着,商品琳琅满目。有些商品已印染了现代的气息。但有茶楼酒肆,古玩篆刻保留了古韵。雅致的匾额,书法精美、招客的幌子,制作考究。手抚青砖砌成的房基,上面已是青苔莲莲。斑驳凹凸的石块,叙述着年轮的悠长。小街的房子多数是木板房,这也是江南又一特色。古色的木板抵御住了日蚀月腐,恒久在了历史的瞬间。小街充沛的商品,聚集了最多的人气。茶楼酒肆里听古韵品道人间。古玩店里鉴赏穿越历史而来的魁宝,精美绝伦。篆刻临描店里敬佩着大师们的巧夺之功。丝绸的飘逸,总会迎来过往女子的驻足。满目的丝绸产品让人无从定夺:批的霞肩、围脖丝巾、穿的睡衣、纳凉的扇子。绣花精美,丝质润滑。良好的做工,彰显了江南织造工艺的精良。
最令我向往的还是小街的特色小吃,可见自己还是一个十足的吃货。最先品尝的是江南糕点,做糕点是江南人的所长,尤为桂花糕最受青睐,美名远播。糯米的糕点种类繁多,做工精美,眼花缭乱;臭豆腐的独特的味道可以传的很远,有时往往是闻其味而难觅其踪。闻着臭,吃起来却有不一般的味觉享受,油里烹炸,外脆里嫩,再在外面薄薄的涂抹一层甜面酱或是辣酱,口感甚佳。细细品味,还会留存豆腐的清香。说罢素的还有荤的,荤食更是勾起了馋虫。最受欢迎的应当是东坡肉,方方正正,肥瘦相间。烹饪的技巧和火候是东坡肉的关键。酥酥软软、入口即化、满口留香。这道美食要归功于大文豪苏东坡,敬佩他挥文弄墨的豪情下,还能有创新立意的独到手法做得如此美味,以至代代相传美味人间;略显绵甜,红的发亮的精制蹄膀,香味扑鼻的红烧肉,还有酱板鸭,腌猪头,腌片肉。蜜汁藕莲,利用藕肚中的众多小孔,将糯米塞入孔中,放入调好的糖醋蜜汁中,再慢火烧制。吃起来饱满而有韧劲,藕断丝连,藕丝可以拉的老张,别有一番情趣;颗颗饱满的菱角,经过煮透以后略显褐色,剥开坚硬的外壳需费些手段,然果肉的清香就会给你无限的动力,也就忘却了所付出的艰辛。
美食品不尽,只需解嘴馋。小街的尽头,荷塘泛光,雍容的荷花竞相开放,粉的优雅,红的妖娆。凌立荷叶之上,又与荷叶旖旎着窃窃私语,本是同根焉能离断。成熟的莲蓬张开笑脸,颗颗莲子静静的注视着顿足的游客,又何成我们不是它们的景观?!“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久违了年少的一份纯真,淡忘了莲子的味道,却清晰的记得吃到莲心时那苦味却久久的在嘴巴里环绕。偶有小鱼窜出水面,窥视着来往的过客。翠鸟立在荷茎上窥觑着小鱼,一旦有了目标它就像离弦的箭,瞬间完结了一次搏杀。
小镇靠山修缮着一座庙宇,倒是很匹配这幽静的氛围。巧遇之下,便毫不犹豫的跨过门槛,双手合十,恭敬作揖,求个静心。绕过香火娆娆庙宇,小山之上却是翠竹掩映,像是筑起了山的篱墙。南方多山竹,竹林间毫无杂木显的很干净,少有荆棘。竹子常受君子的褒奖,看着它高俊挺拔,郁郁清脆,有着长年旺盛的生命力。待到瑞雪压弯了腰,那又是别有一份风味。置身竹林,心无比的宁静,端坐小叶,陶然于自己的天地。前面是穿梭的人流,后面是专属自己的天空。陶冶自然,可惜了没有吟诗赋词的天赋,更是没有挥笔泼墨的才华。那就静静的享受自然的馈赠,独白自己的世界。
恋恋的惜别竹海山峦,绕进小镇的另一条小街,有别于其它的街道,这条小街没有吆喝的商贩,并肩的拥挤。多了几分宁静和恬然。街中间一度门大户,门前的麒麟威武矗立。分立两边的石镜彰显着主人昔日的地位。跨过高高的门槛,里面是典雅纯美的古旧木结构建筑庭院,仿佛一脚跨过时空来到了封建时代。天井里面假山错落,流水潺潺。虽无古树参天,但有别致的盆景,娇小而不失风度,精简而不失庄重。绕过回廊,会客厅里典雅不失威严。高堂之上一幅壮丽的山水国画悬挂着。高基上面青花瓷瓶有序的摆放着。八仙桌用料考究,漆水泛光。两边的太师椅彰显着古朴和地位。厅堂两边分列着客人的坐席,这里当年可是有讲究的地方。屏风阻隔的是一个小型的休间,猜想可能是为了客于客之间规避所用。庭院悬挂的牌匾能揣摩出家规戒律和主人的闲情雅致。进了书房,案几上文房四宝犹在,书架上四书五经犹存。仿佛昔日主人的身影也犹在。一侧的功名栏里罗列着贤孙孝子的功成名就。看的出这是书香门第,及第世家。陶醉于院内雕花刻栋,妙笔书画。房子的精美结构虽然没有一颗钉子,却坚固的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雨水霜打。任凭外面的洪水狂野,院内却少有积水掩足。感慨古人的智慧,感谢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院落的最后,沿着陡直的楼梯而上,据说是小姐的闺房。房间并不宽敞,置一床塌、一梳妆的铜镜,最喜欢还有一架古筝。要是能亲耳聆听这架古筝弹奏一曲,那该是多么的美妙。无论或是悠扬、或是婉转、或是哀鸣或是啼唱,悠扬的声乐会和古镇很好的融合。
怀着闲情逸致不放过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或是门庭显赫的富户大院、或是农家小屋、或是杂物别间、或是牛棚小圈......暗红的门面,斑驳的墙壁,记录着岁月的变迁,细细的品读这一份历史的沉淀。待到黎明江南人家又在摇撸声中苏醒,升袅起的炊烟又重复着历史的昨天。日落黄昏米饭飘香,江南古镇静默在夜幕苍穹,夜下的江南萤火虫点点亮光,穿越流水,照亮水面;跨越小桥,听那奶奶讲述水乡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