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信息 | >要案点击 |
金华三江派出所——家长里短不出街巷,矛盾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4月7日清晨,金华市公安局江南分局三江派出所民警庄春生前往辖区开展日常走访,忽然传来的争吵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循声而去,发现是一起因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便立即上前劝导,平息了这场冲突。
这种“家长里短不出街巷”的调解模式,正是三江派出所创新基层治理的缩影。今年以来,该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做细、做精、做强基层调解体系,通过发挥流动调解室、24小时调解工作站和小区“警民共调”调解室作用,实现群众诉求解决在当下、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春风化雨”流动调解室
矛盾事发现场变为调解现场
在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万达社区,时常能看到民警庄春生的身影。作为社区民警,他要随时面对社区里的大事小情,时刻准备着为群众解决各种各样的烦心事。
为此,庄春生便在万达社区组建了“春风化雨”流动调解室。“流动调解室就是采取走街串巷、听取‘家长里短’的方式搜集线索,掌握矛盾纠纷信息源头,做到哪里有纠纷就‘流动’到哪里,哪里需要调解就‘流动’到哪里。”庄春生介绍,目前流动调解室已解决社区矛盾纠纷45件。
与传统调解模式相比,流动调解室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上更灵活、更便捷、更高效,能够及时为群众提供调解服务。2月,庄春生在社区走访过程中,遇到一向和善的房东老朱,正在对着路边的一辆车骂骂咧咧,扬言要把车砸了。庄春生立即上前制止并了解相关情况。
原来,老朱家位于小区出入口,最近他家隔壁开了家餐厅,餐厅顾客停在路边的车老是堵住老朱家门口的通道,给他出行造成诸多不便。了解情况后,庄春生赶紧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到场商量解决方案,还和老朱一同走访了隔壁餐厅。经过多方协调,初步形成了停车问题的解决方案。“没想到这么快问题就解决了。”老朱转忧为喜。
“不打烊”的调解站深夜矛盾不过夜
三江街道三路口社区夜经济繁荣,这里有酒吧、旅馆、餐饮、棋牌室、夜市摊等场所近600家,常年人员流动量大。但伴随而来的群众纠纷、消费纠纷、救助类警情也随之上升,且矛盾纠纷类警情大多在夜间发生。
为让矛盾纠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三路口网格联勤警务站安排社区民警、辅警24小时值勤,负责警情处置和纠纷调解。
2月17日凌晨2时许,三路口网格联勤警务站接到三江派出所传来的警情:三路口社区某酒吧发生消费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当日值班的民警和辅警当即赶赴现场先行调解。到达现场后,值班民警仅用了10多分钟就成功化解了他们因言语不当产生的误会,化干戈为玉帛。
“很多商家和消费者,或者是居住在三路口社区流动人口之间的纠纷,社区民警、辅警通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能够更快化解到位。”三路口社区民警王敏介绍,三路口网格联勤警务站不仅整合了公安、市场监管、司法等多部门的专业力量,还创新24小时“不打烊”机制,随时对“想找个说法”的群众敞开怀抱。今年以来,已累计化解各类纠纷62起,现场纠纷调处率96.8%。
与此同时,三江派出所创新多元融合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各类矛盾化解专业人士被请进了警务站,打造了“桃哥调解室”“共享法庭”等特色调解品牌。
小区里的“共调角”物业聚力解难题
三江街道有封闭小区100多个,基于辖区小区多、人员结构复杂等现实情况,三江派出所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以物业单位保安员为主体组建“警保民”联勤共治队伍,挖掘物业社会治理的潜能,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
“每个物业办公室都相当于一个小型调解室,不仅可以调解小区自行排摸搜集到的问题,还可以与社区、派出所在群众‘家门口’对纠纷进行共同调解。”三江派出所民警曹孝卿说。
3月14日晚,某小区内居民因楼层漏水问题引发争吵,三江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同步通知小区物业“警保民”力量前往处置。经“警保民”力量和民警现场勘查,暂时没有发现漏水原因。随后,小区物业表示,待找专业师傅来查明漏水原因后,再联合社区民警一同对维修费用分摊等问题进行调解。
3月19日下午,该小区业委会、物业和社区民警联系双方当事人,在小区物业办公室对漏水事宜进行协商,当场分摊相应维修费用,并支付履行,漏水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让‘家门口’的事,在‘家门口’解决。”江南分局党委委员、三江派出所所长朱国坚表示,该所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创新调解机制,用基层社会治理这根“绣花针”,穿起“千条线”,构建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让矛盾纠纷化解“不隔夜”“零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