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公安要闻

1033家共治单位、近万人联防——义乌廿三里:“警保民”治理织密全域感知网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5-04-10 08:56      浏览次数:

1033家共治单位、1124台“警保民”设备、8322名群防群治力量……自今年1月全面推行“警保民”治理体系以来,义乌市公安局廿三里派出所依托基层党建网、织密全域感知网,通过赋权、赋能、赋责,打响“平安廿警”品牌,打造共治警务“廿三里样本”。

“单打独斗”到“全域共治”的聚合

3月17日晚,如甫村护村队员在派出所处警力量到达前成功化解一起醉酒闹事事件。快速处突的背后,折射出基层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从“单打独斗”到“全域共治”。

今年1月,廿三里派出所推动街道成立警保民共治大队,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全域布网、应需设岗”理念,两个试点区域先行先试,3月份全域覆盖设立防圈19个,并将村社、学校、医院、党政机关等1033家单位纳入共治体系,配备“警保民”设备1124台。通过“党建+防圈”工作体系,统筹推进防圈内案事件快速处突、矛盾纠纷闭环管理、反诈精准劝阻等工作。

除发动村社干部、保安、网格员等“职责型”力量,廿三里派出所充分挖掘快递、外卖、环卫等行业领域“志愿型”力量,凝聚起一支分布广、环境熟悉、感应能力强的“平安廿警”队伍。“职责型+志愿型”双轨运行机制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8322名“平安廿警”积极投入“我为大家守一天、大家为我守一年”活动中,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动巡逻75批次,涉及1.7万人次,吸附处置各类警情168件。

“人海战术”到“科技赋能”的跃升

“多亏你们动作快,不然我这钱就转出去了!”3月25日10时22分,廿三里某企业员工侯某遭遇“无抵押贷款”诈骗,正当他准备支付“解冻费”时,公司所在宗地——饰品物业的“平安廿警”刘浩佩戴“警保民”设备冲进车间,与派出所反诈专班远程联动劝阻,5分钟成功按下“止损键”。

如果说“平安廿警”构建了地面防线,那么科技赋能则在全域织就了智慧警务网络。从“预警响起”到“上门劝阻”,跑赢骗子的利器就是“警保民”设备。设备集成GPS卫星定位、4G通信对讲、视频录像等功能,民警可远程介入指导劝阻,形成“前端‘平安廿警’控场+后端‘反诈专班’攻心”的立体反诈网,通过构建快速响应处置机制,辖区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18.42%。

“平安廿三里”微信小程序,更是进一步拓宽了基层治理线索隐患上报路径,畅通群众参与途径、丰富参与方式。“比方说快递小哥在派件途中发现小区消防通道被堵,通过小程序上传现场照片,我们第一时间就能把安全隐患消除。”廿三里派出所所长郭凯敏举了个例子,他希望人人都能成为移动的“平安探头”,为平安建设出一份力。

“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突破

3月初,市民陈先生逛街时将车辆停在爱情海商场,因未锁车导致车辆被盗。得知此事,商场“平安廿警”朱英杰通过“警保民”设备呼叫廿三里派出所。民警展开侦查后,当天即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3月9日,因表现突出,在街道的平安大会上,爱情海商场、廿三里街道卫生院等5家“五星”共治单位被通报表扬。

郭凯敏坦言,在基层治理这场大考中,最难的莫过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而此刻,一次关于平安积分账户的探索正在变成现实——积分量化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工作贡献值,兑换实实在在的奖金。“我们把治理转化成可触摸的‘平安产品’,当每个群众都能从参与中获得安全感和实际收益时,‘共建共治共享’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