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警营风采 >文学作品

如此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5-11-13 08:33      浏览次数:

徐步文(东阳市公安局)

    初春,李花盛开的时节,我曾踏足;初秋,金桂飘香的日子,我又流连……葛宅村,到底有什么独特魅力?我怎么就会三番五次光临。

葛宅村,离我老家约8里路,小时候与小伙伴沿着村北的泥路,半小时就能跑步到达。在我的记忆里,这个小村没我老家大。成年后,阅读相关文献典故后才知道,葛宅村文化底蕴深厚,在全镇乃至全市都能排得上号。

重阳节,葛宅村里举办第九届“孝文化节”,3个自然村的老人都要来出席。当我们与派出所民警进村时,村口路边停着七八辆大巴,小学生们正依次下车排队入村。

进入会场,座无虚席。女警向老人们宣讲防范养老诈骗,提醒冬日取暖安全,并鼓励大家平时多些邻里守望。满堂白发,让人感慨。他们也曾年轻,奋发有为。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缓步走来,女警赶紧上前,搀扶着进入会场,让其落座。女警跟我说,这位奶奶是村里最年长的,已经98岁高龄。

葛宅村旧称兰桥里,村以桥名。据悉,葛宅村是南宋宰相葛洪后裔的族聚地,是清朝理学家葛金章、《寰瀛山水略》作者葛铭、现代中国地理学家葛绥成的家乡。

村内现存30余处古建筑,其中葛绥成的故居为青砖构筑的二层楼房,采用中西合璧的装修技艺,传统的砖雕手法与西式窗棂工艺相辅相成,别具一格,风格独特。

作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凡到葛宅村,文化礼堂是必到打卡的。在村口看到的同学们,此刻正在制作葛巾,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此外,葛宅村还设有活字印刷体验馆。工作人员为每个孩子预备了一块雕板。小学生用吸满油墨的海绵在雕版上均匀涂抹,将纸张轻轻覆盖,用刷子在纸上轻刷而过。小心翼翼揭下纸张时,上面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和文字,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惊奇与惊喜,自豪地将作品装裱成相框,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古老的文化技艺就这样完成了传继,如此的研学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我突发遐想:老家有制作“子蓬灯”技艺,也可发展为孩子们的研学项目。这既丰富研学内涵,也能为乡村带来“流量”。

对历史人文感兴趣的,葛宅村的家训馆、褒忠祠、葛大宗祠等,都值得细品。随着乡村游火爆,咖啡馆也开进了乡村。传统村落与现代乡村,有福的老人与向上的少年,就这样在葛宅村同日同步呈现。

村办公地点设在老屋内,女警的“警民联系牌”醒目地张贴在门口。

    穿弄堂、登木梯,我一圈转下来,似乎又有新发现新收获:署名葛洪题写的“如此”牌匾挂在木板壁上。本想咨询村里人“如此”有啥特别含义?无奈都在操办“老人节”,那就自己琢磨。

“如此”,词语意思是这样、这么、那样;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搭配用词:诸如此类,指代同类事物的归纳表达,常作总结性短语使用;原来如此,阐明事件原委后的顿悟表达,具有口语化特征。当年葛洪题写“如此”,其心境无从查考,按我的理解会不会是:明白、清白?告诫子孙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原来如此,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