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警务信息 >要案点击

新宅派出所:清风润警营 廉韵映山岭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5-10-30 08:56      浏览次数:

层峦叠嶂的武义县新宅山区,一支“藏蓝”队伍以清廉为笔,紧扣“主动守护”目标,探索出一条山区特色清廉警队建设新路径。

【阵地固廉】打造“岭上清风”文化矩阵

武义县公安局新宅派出所的廉洁文化建设,深深植根于这片山水的历史文脉。据新宅镇沿溪行政村周弄自然村族谱记载,北宋理学家、《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五世孙周必达曾迁居于此,先贤“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追求,成为该所民警辅警共同恪守的道德品格。

新宅镇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辖区面积181.2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蜿蜒102公里的山路上,民警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片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的土地。面对村落分散、学习资源有限的现实,派出所巧妙利用有限空间,打造了一个“小而精”的廉洁文化读书角,书架上整齐陈列着党建理论、廉政法规与典型案例读本,墙上还悬挂着廉政警句与清风书画。这里不仅是汲取知识的地方,更是涤荡心灵的港湾。

为了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派出所定期开展“读书思廉”分享会、廉政微党课等。在一次以《爱莲说》为主题的分享中,民警小吴动情地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山里的平安,更是周敦颐笔下‘不染不妖’的君子品格。”如今,这个读书角已成为思想性、教育性与观赏性兼具的文化阵地,让廉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植警心,为山区警务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家庭助廉】激活“亲情防线”内生动力

山区民警长期扎根一线,家庭的陪伴与支持是他们坚守的重要力量。近日,新宅派出所刚上任的所长周陈继在翻阅民警家庭档案时意识到,虽然山区外在诱惑相对少,但内心的廉洁底线也需用心守护。“得想个法子,既提醒大家守住初心,又不伤和气。”周陈继在第二天的晨会上提出了书写“廉政家书”的倡议。

周陈继以其父亲常说的“树长得再高,根不能烂”破题,率先分享了自己写给家人的廉政书信。大家也纷纷提笔,写下对家人的廉洁承诺,让廉洁从纸面的规范转化为家风的传承。

此外,该派出所还与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明确八小时外的监督责任;建立家属联络群,定期推送廉政提醒,形成“单位+家庭”双向监督闭环。通过评选“最美廉内助”等活动,进一步织密亲情监督网。自该活动开展以来,民警八小时外违纪隐患显著下降。

【监督护廉】构建“清亲联廉”立体网络

针对山区人情社会的特点,新宅派出所积极构建群众参与的立体监督网络,通过组建“清亲”监督小组,聘请村干部、乡贤和商户代表担任监督员,形成覆盖民警组织生活、家庭关系、社交往来、工作作风和社会活动的“五圈监督”体系。

不久前,村民老吴因酒后驾驶被查获。考虑到与常来走访的朱警官相熟,他带着礼品上门,希望“通融”。此时,一名“清亲监督员”敏锐察觉,在监督群中发出温馨提示:“朱警官,老吴的事不少村民关注,我们都相信你会依法处理,共同守护好‘清风巡逻队’的公正形象。”这条信息既体现了监督,更传递着信任与支持。朱警官则耐心地向老吴说明法律规定,婉拒其请托,依法对案件进行了处理。

这样的监督实践是新宅派出所推进“清廉+警务”建设的生动缩影。通过设立“流动监督箱”、建立微信监督群等方式畅通举报渠道,新宅派出所将廉洁要求深度融入警务实践,打造出“阳光调解室”“清风巡逻队”等清廉品牌。一年来,共收集监督建议48条,推动整改问题12个,群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