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警营风采 >文学作品

候月新说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5-10-16 10:42      浏览次数:

张建明(金华市公安局)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很早就开始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久而久之,听雨、赏雪、候月便跻身古代文人九大雅兴之列。

说起候月,比较传统的说法是指月出前静静地等候,通过这一过程来感悟自然与人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肯定传统说法的同时,我们不妨走出静态的圈子,从月亮特有的月相变化角度,畅所欲言,对古人候月名称的由来及方式做另一番揣摩。

首先,与雨、雪相对稳定的外观形态相比,月亮的外形则每天都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古时把每五天作为一候,每经过三候即十五天,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经过三候,月亮又从满月回归新月,周而复始,月亮完成一个又一个朔望月周期的循环。时至今日,候作为时间单位之一,仍广泛运用于气象、农事等领域。极有可能的是,月亮通过六候完成一个月相循环的特征,激发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灵感,于是他们便把观察了解月亮的相关活动叫候月,期盼人生诸事能与月亮一样顺利循环。

其次,相比雨和雪,尤其是雪,平时能看见月亮的机会显然要大一些。可人家毕竟是文人墨客,崇尚高大上,他们盯上的可是满月。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出现满月的机会每月只有一次,还得晴天才能见着,这样一来,概率一下子就变得很小了,就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发出了“明月几时有”这样的感叹。

花好月圆,自古以来,圆月便被人们赋予了团圆、美好的寓意,深谙此理的文人墨客为此执着不已,“候”有所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古代一年中共有14个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节日,设在圆月之日的就有4个,其中以元宵节与中秋节最为著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就是元宵节恋人相约的浪漫情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述的则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盛况。只有在这天,月亮才具有一年当中最圆、最亮的身份,因此也最具团圆的寓意。这天,除了同样有团圆寓意的月饼不可或缺以外,还是古代文人极力推崇的九大雅事集中展示风采的天赐良机,焚香、品茗、酌酒、抚琴、莳花悉数登场,如偶尔落下几滴雨水,听雨也不会缺席,这样算来,九大雅事中的7个有机会亮相,只有赏雪和探幽大概率不会发生在这一天。月亮最圆,雅事最多,这对古代文人墨客来说,无疑是苦苦等候一年才有的物质与精神叠加的饕餮盛宴。也只有此时,候月才迎来了一年中的最高潮,尽显多元和深厚的价值本色。

时过境迁,包括候月在内的九大雅事早已褪去文人色彩,回归普通人间。随着国务院将中秋节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候月这一雅俗共赏、陶冶情操的雅事也注入了更多时代元素与气息。这一既古老又年轻的雅事也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不管候月的来源是什么,也不管用何种方式候月,其实都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就其初衷而言,都是一样的。当然,如果哪一天有了突发奇想,不妨钻一钻“牛角尖”,尝试与古人来个隔空对话,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给候月这一雅事带来意外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