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公安要闻 |
义乌:无人机出动,打造警务航空服务增长极
凌晨2时,通过无人机高空拍摄一组山林照片,结合红外摄像,义乌警方成功破获一特大制售假烟案件;在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空域,“警航政务+”覆盖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11类场景,无人机联通多路AI算法,提供更广域实时预警……
近年来,义乌市公安局聚焦打造警务航空服务增长极,通过构建“空地一体”智慧巡控网,着力推动县域巡特警工作现代化先行,实现队伍专业化、装备智能化、应用实战化。
专业+机制 牵引防控体系变革
组装启动无人机、佩戴飞行眼镜、操作遥控设备,几架如鹰隼般的无人机在空中有序盘旋。这是义乌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周晓航”无人机工作室正在对派出所飞手开展培训。民警周晓航是工作室负责人,也是公安部警用多旋翼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执照培训基础教官。该工作室承担飞手实训、装备研发、战术研究等职能,肩负巡特警“空地一体”防控体系变革任务。
在“情指行”一体化机制下,义乌巡特警深度融合空地两张网,做优“情报综合研判、空地一体运行、快响快反快处”三项机制,明确“巡特警主建主训、派出所主管主用”,建强“空地”两支队伍,完成全市多个警用无人机机巢建设,主导派出所多支轻装PTU组建完成,实现派出所全覆盖。
目前,义乌巡特警通过科学调整治安复杂区域警力部署,已完成布设多个武装巡逻组、一批联勤点和空中巡飞网格。
扁平+协同 构建立体防控单元
出动空地联合巡逻警力32000余人次,飞行11562架次、总时长4594小时、航程78418.5公里。位于义乌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警航作战指挥室内,大屏幕上的数字还在不断滚动着。
“如何实现‘空地一体’?关键是有一套高效的指挥体系。”义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鲍志宏表示,通过建立“三点两线”勤务机制,实现对全市警航飞手、无人机统一调度管理,协同地面力量,打造“打、防、管、治、宣”巡控格局。
“三点”,即将全局各科所队警用无人机统一接入“司空”管控平台,同时开通局指挥中心和警航作战指挥中枢控制权限,实现“三点合一”下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两线”,即畅通指令下达和制订飞行计划,规范指挥调度和勤务执行流程,确保特殊机型和飞手的精准调配,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飞行要求。
义乌市公安局探索搭建空地联合智慧巡控模型,明确PTU最小作战单元协同搭配一名飞手,通过空地警力的布设和协同化作战,在义乌街头,“人、车、犬、机”四维互动立体化巡控单元已经成型。
可视+智能 增强巡逻防控力量
“调大焦距,查看三挺路夜市附近的情况。”伴随螺旋桨腾起,义乌最繁华的夜市尽收眼底。这是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民警利用无人机开展夜间高空巡航任务的一幕,现场高空视角图像也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为后台指挥调度、掌控态势提供有力支撑。
“在日常警情处置中,警用无人机参与占比已达六成。”义乌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杨国强表示,无人机可更快到达现场,处置警力赶往途中即可通过警务通手机查看高空视角图像,如发生打架等案件,通过无人机挂载喊话设备,可提前警告干预,有效降低伤害风险。
无人机可视化应用,增强了巡逻防控力量、丰富了指挥调度手段、拓展了证据获取来源,实现了指挥调度、侦查防控的看图作业。鲍志宏介绍,他们还以智能化信息应用为支撑,聚焦警务侧和政务侧战法革新,如积极探索“无人机+视频”实战应用,完善大数据信息汇聚;通过无人机三维模型应用,结合分层分户排查,为基础管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