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公安要闻

一条被撤回消息的背后——义乌“家庭警察”8小时“在线”疏导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4-07-08 15:16      浏览次数:

    看到一条被撤回的消息,义乌“家庭警察”开展了一段长达8小时的疏导,解开心结、暖心陪伴,让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男子重拾希望。

一条被撤回的消息,让他马上出发

“不想活了。”6月23日12时02分,群众吴先生(化名)通过政企微信向辖区“家庭警察”——义乌市公安局上溪派出所民警王琴良发送了这条消息,虽然他马上撤回,但还是被王琴良看见了。

“什么情况?聊聊?”“不聊了,没心情。”想起一个月前吴先生的家人曾报警其有抑郁问题,王琴良心中警铃大作,马上给对方打电话,想取得联系,但吴先生一直拒绝接听。情况紧急,王琴良一边继续联系吴先生,一边赶往其住所,确保其人身安全。

12时24分,王琴良敲响了吴先生家房门,“我可以进来吗?”王琴良试探着问,征得吴先生同意后才进入家中,“最近身体好点了吗?为什么突然给我发那句话?”

“就是感觉身心压抑,晚上睡不着觉。”在义乌创业的吴先生近段时间生活上屡遭挫折,导致压力大,出现睡眠障碍。最近在医院开了治失眠的药后,担心药有副作用会上瘾,一直不敢多吃。

王琴良仔细询问了吴先生近期服药情况,安慰他治疗失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着急。他还将吴先生服用的药物拍照咨询医生,让吴先生安心。“不用去担心药物上瘾,医生是根据你的情况定的治疗方案,要相信医生。”

“除了睡不着,还有其他问题吗?”其间,王琴良不断循循善诱,帮助吴先生放松心态。“既然你在这里安家落户,我们都把你当亲人一样看待,大家都很关心你。”一直到吴先生情绪平稳,王琴良才离开。

持续支招,“家庭警察”在线联系

找不到快乐,时刻需要人陪,是吴先生的内心需求。回所后,王琴良继续在微信上与吴先生发信息保持联系,以朋友的方式为其提供情感支持,鼓励其多尝试新鲜事物,还将自己钓鱼的爱好传授给吴先生,支招如何“找快乐”。

两个人的对话一直持续到晚上8时多,担心吴先生到了夜晚情绪反扑,王琴良又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与其聊天,接力陪伴。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王琴良每天都会找吴先生聊几句,关心其身体状况。“你是人民好警察,义乌真的是座温暖的城市。”“还是你最关心我,感谢。”看到吴先生的这些回复,王琴良的心安定了许多。

“有问必答、民呼我应,是我们‘家庭警察’的职责。”作为辖区近5万居民的“家庭警察”,王琴良说,多一点关心可能就能阻止一场悲剧发生,只要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掉,花再多的时间都不为过。

今年以来,义乌公安在政企微信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基层数字化警务模式,打造警民零距离的互动式“家庭警察”品牌,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全量添加辖区群众居民微信,接受群众求助、答疑解惑、线索举报和防范宣传等事项,将警务触角延伸到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