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公安要闻

在319省道金华洋埠春运检查服务站,记者与交警一起——见证春运的变与不变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4-02-18 10:24      浏览次数:

  319省道洋埠春运检查服务站位于金华与衢州的交界处,隶属金华市公安局交管分局,所在辖区中队是开发区大队汤溪中队。这里是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沿海城市通往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内陆省份的重要节点,有些回广西、广东或者福建的旅客,也会经过这里。

  从2009年服务站启用至今,汤溪中队的民警、辅警已经在这里服务了16个春运,历经了风霜雨雪,也见证了春运返乡出行交通方式的巨大变化。

  今年春节前及假期中,我来到洋埠春运检查服务站,与交警一同服务过往旅客,感受春运路上的点滴变化。

省道车流降低,服务始终如一

  2月5日早上,我来到319省道洋埠春运检查服务站。

  服务站是一处建在马路边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只有一层。里面布局简单,一个卫生间,一个摆了上下铺小床的备勤室,一张长桌,几排椅子、凳子,还有一台空调。

  服务站自带一间小厨房,主要用来烧热水,给过往旅客沏一杯热姜茶暖暖身子、煮包泡面填肚子等。考虑到服务的便捷性,服务站门口还搭了一间帐篷,便于过路旅客登记、喝茶。

  距离除夕还有4天,本以为会是返乡高峰期,但省道上的车流并没有想象中多。“大流量都集中到高速上了。”当天在服务站带队值班的是汤溪中队副中队长张雄,他告诉我,这几天,站点的日均流量大多是两万三四千,多的时候到两万五六千,比平时稍稍热闹一些。

  服务站兼具检查与服务两种职能。危化品运输车辆要在这里停车登记。一上午时间,危化车辆就登记了两页多纸,登记的信息包括日期、车牌号、核载吨数、实载吨数、装载货物名称、行驶路线,有无配备安全员、连续行驶时间,驾驶员姓名、驾驶证号等等。登记结束后,我们会给驾驶员送上一个福袋包,里头有挂历、窗花、福字贴、红包袋等,东西虽然不贵重,但收到礼物的司机还是很开心的。

  检查的另一个重点是7座以上客车,包括小型面包车、旅游包车、班线客车等中巴大巴,主要防止超载超员、疲劳驾驶等。在驾驶员下车登记时,我也跟着交警一同登上大巴车,提醒旅客系好安全带。过年回家,大家都大包小包的,有没有系安全带,有时候一眼还真看不出来,还有人把安全带扣在身后,这就失去了防护效果,也得重点提醒。不过,从检查情况来看,大家安全意识还挺强的。我上了7辆大巴车,只发现2名年轻小伙子把安全带别在了身后。

  张雄告诉我,服务站是今年1月26日零时准点“开张”的,为期40天的2024年春运从那天正式拉开大幕。他们提前对房屋进行了打扫和装饰,挂上了“年年顺景家兴旺,岁岁平安福满堂”的新对联,显得喜气而温馨。

  服务站备有一些感冒药等常用药品,还有矿泉水、姜汁红糖茶、泡面等,主打24小时暖心服务不打烊。

  2月13日,正月初四,我又来到服务站。这天,省道上的车流比节前更少。此时,返程客流还没开始,客运班车也都停了,大巴车一辆都没有,危化车辆只有1辆,十几辆小面包车也多是附近走亲访友的。2月16日下午,正月初七,返程车流逐渐上升,春运服务站迎来了忙碌时刻。“目前沪昆高速杭州方向十分拥堵,溢出的流量传导到了地面。我们这里开始有点堵起来了。”张雄告诉我,目前返程车辆仍以省内号牌为主,主要去往杭州、宁波、温州等地,预计元宵节前后可能还有一波小高峰。

摩托返乡减少,团圆心思不变

  相比前些年的百万摩托大军返乡,这几年,骑摩托车返乡的已经很少见,这里一天最多也就几十辆。

  春节前采访时,我注意到,相比检查重点面包车、危化车辆和大巴,摩托车路过其实不用停车登记,通常也不会做额外检查。

  不过,摩托车返乡,长路漫漫,车子骑久了,很多师傅喜欢停车活动一下。看到有服务站,也会主动停车,休息一下再走。

  看到有摩托车缓缓停下,我热情上前打招呼:“师傅,来,坐一下,给您沏杯茶,您要热水还是姜茶?肚子饿不饿,我们这里有泡面。”

  师傅摆摆手,有些腼腆:“不饿不饿,来杯姜茶就行!”趁着递上热茶的功夫,我和师傅聊了聊。

  师傅名叫袁青春,今年50岁,和他一起骑车返乡的,还有21岁的小儿子小袁。父子俩都穿着防雨衣,随身行李就两个书包,说里头除了几包红糖麻花、火腿等金华特产,就是一些简单衣物。

  当天上午8时,两人从义乌启程,去往江西老家过年。途径服务站刚好骑了两个小时左右。袁师傅是一名木工,在义乌干装修,打拼多年,已经买了房子。儿子小袁在南昌读大学,1月7日放寒假以后,就坐高铁过来看父亲,帮着父亲一同在工地上干活。

  袁师傅老家已经通了高铁,但过年火车票紧俏不太好买,袁师傅就让妻子搭乘老乡的小轿车一起返乡,自己则提前两天骑摩托车回乡。袁师傅这一趟返乡,大概需要8个小时,他随身没带多少东西,因为一般东西老家都能买到,骑车回家主要也是图个过年走亲戚方便。

  像这样骑摩托车回乡,袁师傅已经有10多次了。他记得,最初是十几个老乡一起,脚上套着塑料袋,还要用胶布缠着。而今,老乡们大多开上了私家车,再也不用在路上受冻了。

  “不是买不起车,而是在义乌,养车费钱费事。”袁师傅说。边上的郑金炎师傅也点头附和。郑师傅老家在江西上饶,在义乌服装厂工作多年,他说,自己在老家有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在还贷,还有两个孩子读书,经济压力比较大,虽然自己也已经考了驾照,但还是打算过段时间再买车。

  “有钱没钱,都得回家过年!”郑师傅打趣说,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见到两个孩子了,“中国人过年不就图个团圆嘛!”郑师傅觉得,在外打拼一年,眼下能平安回家,就值了。

出行装备改善,温暖一路相伴

  “2014年前后,春运期间一天能有上万辆摩托车经过服务站去往江西方向。为了保暖,司机用绳子扎裤腿,还有的甚至用塑料膜把自己裹起来。”汤溪中队原副中队长李鑫凯一边说,一边给我看他存在手机里的照片。

  眼下,这样的打扮多半已被专业骑行服取代。密不透风的头盔、护膝、护手套,专业防水服,甚至还有电加热内衣,大排量摩托车,油门轻轻一扭就轰轰作响,非常拉风。与父辈不同,25岁的贵州小伙子王贵权是因为喜欢自由才选择骑摩托车返乡。

  从义乌到贵阳,直线距离1700多公里,至少要骑3天。王贵权说,他是做广告传媒的,这趟回乡,他还带了无人机等专业摄影装备,打算一路走一路拍,多攒点素材。

  40岁的杨寻北是机车爱好者。他的摩托车通体黑色,车体比普通摩托车宽一圈,车身低矮,有点类似哈雷。据说裸车价就3万多元,改装又花了1万多元。杨寻北告诉我,他曾经骑车去过十多个省份,最远到过西藏拉萨。杨寻北是汽修专业毕业,之前在老家开店,如今在永康一家汽车4S店工作,每月保底工资就有8000多元。

  江西人张全武曾是摩托车返乡大军的一员。“以前回去要骑一天,手要冻麻,不摔跤都算好的。”如今,50岁的张全武和妻子、女儿都在绍兴工作,几年前他买了一辆小轿车,去年他又换了一辆新能源车。因为担心高速堵车,他选择从省道返乡。

  看我给他送上装了福字贴、窗花、挂历、红包袋的福袋,张全武师傅有些感动,他告诉我,看到服务站,他感觉特别亲切。因为以前他路过的时候,这里的交警就给他送过反光贴、福字贴等,看到有坐车的老乡没戴安全头盔,交警也会送一顶,还会提醒接下来哪几个路段特别危险要注意。

  “现在还走这条路的,其实很多人来来回回好多年了,都知道这里有这么一处服务站可以休息,车轮胎打气、热水都有,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方便。”张全武说,这也是他这么多年一直喜欢待在浙江的原因,一些小的事情,让他感觉很温暖。

  说起温暖服务,故事就更多了。李鑫凯告诉我,以前微信还没有的时候,他们还会为旅客临时联系车子。“有一对贵州夫妻带小孩骑摩托车回乡,前面坐一个,中间夹一个,肚子里还有一个。刚好那年下雪,说本来不想骑回去的,但买不到票。我听说这个情况后就帮他们联系了几个返乡的大巴车司机,让他妻子带着孩子坐大巴返乡。”李鑫凯说,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像碰到事故,到医院后以交警的名义担保协调费用,让医院和伤者都没有后顾之忧。每年春节后的返程时期,服务站都会“莫名其妙”多出一些东西,比如香肠、腊肉、牛奶等年货。“都不知道是谁放的。”李鑫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