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信息 | >要案点击 |
浦江县公安局郑宅派出所:以好家风打造乡村治理新“枫”貌
金秋暖阳下,浦江县郑宅镇江南第一家的白墙青瓦熠熠生辉,这里“十五世同居不分家,168条家规成为明朝法律蓝本”,引得无数游人慕名而来。如今,这里又因好家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浦江县公安局郑宅派出所,作为辖区遵纪守法考核项的“主考官”,坚持厚植江南第一家千年家风文化根基,将郑氏家规与“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现代警务有机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之路。郑宅派出所先后荣获全省最美警队、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等荣誉。
一面家风墙见证共建共治共享平安
“警察同志,我回国自首的话,家风墙上的扣分,能不能清除……”这天,郑宅派出所接到了村民郑某(化名)从境外打来的电话。原来,被通缉的她潜逃境外,她家的家风指数被扣了40分,连续3年排名倒数,家人脸上无光……这促使她萌发主动投案的念头。
郑宅派出所坚持“家风正则民风淳”的导向,联合乡镇创设了家风指数,将参加巡逻、协助破案等正面六项作为加分项,违法犯罪、纠纷打架等负面六项作为扣分项,由网格民警参与联席评价,每季在家风墙上晒出红黑榜。
熟人社会,村民最好面子。每当放榜日,大家一拥而上,上红榜的收获一众羡慕眼神,上黑榜的只能羞愧走开,暗下决心整改。
如此潜移默化中,郑宅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浦江第一,电诈案件案损降幅达到47.4%……家风指数像个连环锁,锁住了乡村规范,也提高了村民自治积极性。“现在,我们涉及娶亲嫁女,不用上门‘试人家’,只要到‘家风墙’看看这户人家的分数就行了。”村民老张说。
一个工作室解开矛盾纠纷心锁
有矛盾找谁说理?“去‘四解’工作室啊。”在郑宅,这句话经常被人说起。“四解”工作室,是郑宅派出所深化“一村一警”,组建“1+1+N”矛盾纠纷调解队伍等做法后,推出的又一矛盾调解举措。工作室除拥有10余年调解经验的辅警、全国金牌调解员郑达观外,还有包括民警、村干部、网格员在内的126名骨干成员。
“亲姐弟,哪有什么隔夜仇……”2022年9月,本就因经济纠纷关系恶化的郑某某姐弟,又因弟弟砸坏姐姐的车闹进了派出所。随后半年内,郑达观和同事组织了不下8次调解,场景重现、角色扮演等手段轮番上场,多次连夜往返浦江、金华劝导双方……今年3月,姐弟俩终于重归于好。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巧用“六尺巷”典故,让因土地纠纷差点兄弟阋墙的两人和好如初;善用“孝义”评理,让因工资结算发生争执的周某、蒋某握手言和……工作室“营业”至今,化解矛盾纠纷753起,成功率100%,但以郑达观为代表的调解员们表示:“没什么是比调解成功后双方笑脸更高的夸奖。”
一支义警队助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作为浦江县工业重镇,郑宅镇有两个工业园区,外来人口2万多人;江南第一家作为4A级景区,人流量最大时能达到每天2万人。如何才能更好地护航辖区经济发展?
郑宅派出所的做法是,结合夏季行动,组建包括好邻居调解员、义务消防队等5支队伍在内的“义门管家”义警队,让各村优秀村民共同参与辖区治安管理。其中,由村民自发组成的义务巡逻队,每当夜幕降临就提上手电筒开展巡逻,每周三次风雨无阻;村民急需办理户籍业务却不知从何入手,“雷锋服务队”会主动为之代跑;外来人员自治组织,洞悉人口流动,第一时间发现可疑人员。
在“义门管家”协助下,郑宅派出所辖区今年涉企警情同比下降8.7%,打架纠纷警情同比下降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