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公安要闻

在李祖村的蝶变中,领略“平安风景”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3-10-12 09:12      浏览次数:

近期,越来越多的人到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参观游玩。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发展靠平安,在李祖村的蝶变过程中,也有公安机关将基层警务主动融入“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探索基层治理经验,为美丽乡村抹上亮丽的“平安底色”。

“千万工程”里的平安身影

老民警陈洪星曾是义乌市公安局后宅派出所的教导员。在他的印象中,20年前的李祖村十分不起眼。“一年到头可能都不会接到报警电话。”陈洪星说,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但背后也反映出该村发展较为落后的事实,是“千万工程”改变了它的命运。

2003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抓住这个契机,李祖村着手整治村庄面貌,通过修路、改建生态洗衣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主要路口第一次装上了治安监控,那时候觉得很稀奇。”老支书方达勤印象深刻。

2017年,义乌市不断深化实施“千万工程”,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李祖村的道路通畅了,随着众多年轻创客的入驻,给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驻扎乡村,是融入乡村发展的第一步。2017年,应国平作为驻村辅警入驻李祖村,如今已是他在该村的第7个年头。最开始,应国平的办公地点在村委接待大厅的公安窗口,“我们提供一些老百姓在村里就能办好的业务,比如报警的初期受理、法律咨询、居住登记等”。

刚来不久,应国平就协助村两委调解了一起因种菜施肥引起的邻里纠纷,因为在调解中不偏不倚,说话又中肯,应国平在村民心中有了威望,时间久了,村里人渐渐都认识了这个块头有些大的“村警”。

2019年,后宅派出所在李祖村成立了“国平”工作室,应国平的干劲更足,在和美村居的建设中参与感更强。应国平介绍,李祖村警情少,因为大多数人家将“耕读传家、信义立世”作为家训,民风淳朴,至今没发生过一起村民和游客、创客和游客之间的冲突。“偶有邻里纠纷,大都在村子里就能调解。我们在原有家训基础上修订了新的村规民约,调解过程中把新的村规民约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确保公平公正,矛盾纠纷也就就地化解了。”

共同富裕里的坚实力量

这些年,随着“千万工程”对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后宅派出所也不断对李祖村的监控网络进行改造升级,整合街道、公安和部分村民自行安装的监控,总数200多个,涵盖了村里主要街巷,全时空无死角保障村子的安全稳定。到了2020年,又以李祖村为试点,打造村居基层治理新名片,实施“七个一”平安工程和“四无六必”工作法。通过这一模式,当年,李祖村实现了警情零、火灾事故零、安全事故零。

“交通条件便利、人文氛围浓厚,再加上平安不断在家门口升级,大家都愿意留在李祖村。”傅正博是李祖村创客联盟的负责人,也是共富坊的成员。

共富坊是后宅派出所副所长朱宏贵提议组建的一支以创客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平安建设的问题集中在基层,平安建设的坚实力量也在基层。创客们参与到反诈宣传、治安巡逻等活动中,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村子、融进村子。”

如今,除了驻村辅警应国平,1998年出生的警花包宇杞也成为驻村民警。“年轻人都爱刷抖音、小红书,村里的创客们大多有推广账号,下一步我想与他们合作开展平安宣传,不过首先还是交朋友……”作为“新村民”,包宇杞开始构思“融入”李祖村的计划。

李祖村的蝶变是“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有着许许多多警民携手的“平安故事”,如“一村一警”全覆盖,群防群治队伍同向发力,社会治理中心打牢基层治理“底板”……无论是行走村中的蜿蜒小道,还是漫步阡陌田野之间,一抹抹藏蓝为“千万工程”擦亮了平安底色。未来,关于平安的故事,还将伴随着“千万工程”,在新时代诉说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