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行政执法年度报告

金华市公安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法制支队 发布日期: 2022-01-12 11:05      浏览次数:


2021年,金华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打造现代警务执法新模式”目标任务,坚定法治方向,深化创新改革,持续擦亮执法规范化建设“金名片”。2021年,金华市公安局被推选为“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公安执法技能比武荣获全省第一,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得到公安部充分肯定,并作为唯一地市级代表在全国公安法制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领导带头,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持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市局党委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点内容,先后三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坚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公安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制定出台《金华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民警培训工作的意见》,以文件形式规范了民警政治轮训的形式、内容、课时要求,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轮训范围,通过派出所所长培训班、政工干部培训班、支部书记培训班、警衔晋升班等载体,推动全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把握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369”学习要求,按照“111”学习模式,坚持必读书目人人必学、学习讨论人人必讲、心得体会人人必写的“三个必”原则,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全警法治意识,塑造全警“三能”精神。

(二)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以副市长、公安局长董旭斌为主任,其他局班子成员为副主任,26个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履行法治公安建设的组织领导职责。市局党委每季至少召开1次党委会,研究解决执法突出问题,明确规范化执法方向。持续推进党委会议学习法律政策制度,年初制定学法计划,每月学习不少于一次,先后开展了行政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轨道交通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推行全班子出庭应诉制度,2021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30起,其中10个县级公安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21次,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严格督导落实,市局党委成员每半年到联系局开展一次执法巡查督导,县级党委班子成员每季开展一次实地巡检,并全面推行“分管领导约谈-主要领导约谈-党委挂牌整治”递进式惩戒措施,推动执法问题整改,2021年以来对2家执法问题突出的基层单位实行了挂牌整治。

(三)全面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成立了由分管局领导担任组长,市局各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市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创新政府机关信息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通过“金华公安”新浪政务微博、微信积极更新、发布信息,及时将新的政策、项目情况和重大活动等向社会公开,2021年政务微博累计发布信息12000余条,政务微信累计发布信息1000余条。目前政务微博粉丝数已达到96万人,政务微信关注人数达118万,“金华公安”微信公众号连续三年获得“浙江政法微信十强”荣誉。主动加强网上公开,依托金华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共计发布信息5825条,其中警务动态519条、公安要闻725条、媒体聚焦171条、预警防范45条、各地警务3684条、政务公开671条,其他10条,做到了第一时间公开,第一时间上网。将 12345投诉举报专线作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关注民生、排解民忧”的一个重要平台,主动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树立亲民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依法履行公安职能,防范社会风险,护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严厉打击重点领域违法犯罪。积极构建全民反诈格局,推动全民防诈“走心”工程纳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询问会助推,打响“全民反诈”人民战争。2021年以来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209名,返还赃款8627万元,电诈案件同比下降22.3%,6月在全省率先出现拐点后连续6个月保持“发案下降,降幅逐月增大”的良好态势,侦破的“12·30”案成为境外窝点境内回流打的“全国样板”。以“专班不变、力度不变、成型机制不变”的定力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21年作为全省政法系统唯一代表在全省平安建设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袁家军书记特别表扬“金华公安敢啃硬骨头、打最硬的仗、有勇更有谋”。先后侦破一批跨国网络贩毒案件,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禁毒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大会战,挂牌整治47个重点乡镇和17家重点运输企业,连续开展“铁拳”“清雷”“排雷”“雷霆”专项行动,地方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减少91人、下降15.6%;高速公路亡人数同比减少12人、下降46.2%。深入开展车检“黄牛”收网专项整治行动,侦办“黄牛”案件9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61人,对95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打击成效全省第一。

(二)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坚决打赢建党百年安保信访维稳攻坚战为工作主线,高标谋划,高效推进,成立工作专班,强化风险预警,全年系列重大安保实现公安信访“零进京、零非访、零滋事”。大力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专项工作,研究制定《金华市公安机关信访突出问题动态挂牌整治工作规定》,实行县市局每季预警、每半年动态挂牌和基层所队每季挂牌,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对所交积案逐一落实市、县、所三级领导接访包案,2021年以来,全市公安部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94.2%,省公安厅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97.2%,居全省前列。被公安部首批挂牌整治的两个县市于2021年6月成功摘牌,后续全市无被公安部挂牌。常态开展信访秩序大整治,坚决依法打击“以访压法、以访滋事、以访敛财”等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和对象,推动全市信访秩序持续向好。深度滚动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坚决防止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影响重大的案事件,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组织全市派出所民警、辅警等以及网格员、志愿者、楼栋长、村组干部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入基层,全覆盖、滚动式走访摸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关乎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充分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及“警源治理”“警调衔接”“警律联调”等多元化解机制,将警情访情通过“三次推送”分流回主管部门处理,推动构建“党政统领、公安牵引、部门共管”矛盾纠纷化解共同体,有效防范“案转访”“民转刑”,2021年以来,全市纠纷警情同比下降13%,“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30%,命案同比下降29%,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6%。

(三)全面提升公安公共服务质效。自行研发“车检预约便民检验服务平台”并全省推广,全面完成34家车检机构的达标验收。创推交管查验13项“容缺整改”、5项“容缺通过”,对查验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影响车辆安全及相关数据标准的轻微问题,采取个人承诺限期整改的方式先办后改。升级金华交警“e键办”便捷平台,深化打造“掌上车管所”,完善“淘宝式”流程掌上办事平台,充分利用 “12123”APP、浙里办政务服务专区、“平安好车主”、“中保车主惠”等知名平台拓展交管业务,帮助群众实现足不出户便可开展互联网自选号牌、车辆违法查询及网上处理等交管业务,全方位满足群众“网上办”需求。出台《十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措施》,深入推进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改革,办事企业和外国人才由跑4次减少至跑1次,办结时限由2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全省改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外国人服务管理经验得到许甘露副部长肯定,在全国公安机关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不断完善优化帮办代办机制,在全市范围共物建2812名帮办代办员,并在各级矛调中心、所队、村警工作室等设立2378个帮办代办点,出台《主动融入县级矛调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终点站”建设的意见》,围绕“事要解决”的根本目标,构建“数字引领、上下联动、内外循环、逐级兜底”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和“136”工作格局,努力提高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兜底化解、稳控处置能力。

三、严格执法权力运行,加强内外监督,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一)探索打造现代公安警务执法模式。积极开展“柔性”执法探索实践,联合市检察院出台《关于减少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的指导意见》,加大对非成年、民营企业负责人等“特殊群体”非羁押适用,自主研发并推广非羁押人员数字闭环监管系统,建立健全非羁押犯罪嫌疑人全生命周期个人监管档案,充分依托五星透视等大数据基座,实现监管对象精密智控。推动检、法单位联合出台远程取证工作规定,探索开展无接触式远程询问取证工作,不断提升执法效能,降低办案成本。以优化执法办案体系为目标,积极落实省厅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规定,全面推行大片区、大警种、大融合三种专业办案模式,有效提升案件办理质量。试点推行微小刑案速裁速判机制,推动检法单位落实专人开展刑事速裁工作,实行公、检、法一体化远程办案,促进案件繁简分流,推动执法办案向集约化、专业化、高效化发展。进一步规范交通违法行为处置,针对我市逃逸事故查办中存在的漏管失范突出执法风险,研究下发《全市道路交通逃逸事故处理工作规范》,搭建起逃逸案件的跟踪督办、认定审核、量罚适用、归档管理的统一监管流程,形成执法闭环。出台《金华交警“现场违法”取证查处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查获现场取证行为、落实法律文书送达确认制度,建立了24小时调查取证和90日内主动查处办结制度。

(二)持续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常态开展执法巡查,修订完善执法质量考评细则,坚持每月巡查、常态通报,不断提高监督实效性和精准度,倒逼全警养成良好执法习惯。2021年以来,支队先后开展12次执法巡查和2次阶段性执法质量考评,巡查警情案件3000余件,对41家基层办案单位下发《执法工作提醒书》。以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以涉案警情大倒查等“六大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执法顽疾大整治,全面排查整改问题警情、问题案件,并聚焦短板弱项,制定出台《受立案工作规定》《涉案财物管理若干规定》等执法制度,不断巩固深化执法顽疾整治成效。强化法制员队伍建设,全市新增32名派驻法制员,不断延伸前端监督触角,开展法制干部案件、警情审核技能实训,提升基层执法监督管理能力。持续推进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建设,常态运行市局大监督部门与业务警种线的执法问题会商通报机制,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度。

(三)常态化开展实战练兵。深化“全警大练兵”,制定下发《金华市公安局关于深化全市公安机关全警实战大练兵工作的意见》,明确2021年市局训练班次和比武演练计划,确定每周半天为训练日,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等内容的学习训练,确保每位民(辅)警每年实战训练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三能”主题实践活动工作安排,通过“三能大讲堂”、专家讲座、夜学讨论、尖子授课等多种载体形式,加强对公安执法业务,以及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全警业务素养。坚持以考促学,先后组织两次全市公安机关公共基础科目考核、警衔班飞行考核、入警训练班考核,针对业务薄弱民警,统一组织补测、强化训练,靶向提升民警综合能力。组织全市117名基层所队教导员开展政工干部大比武,通过法律知识、案卷审核等科目的比拼,提升全市中层干部担当履责能力。积极鼓励民警参加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申报公职律师,着力培养一批公安法律专家、办案能手和业务骨干。2021年,金华市公安局在全省公安机关执法技能等12个比武项目中均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四、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坚持学做结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执法环境

(一)加强普法宣传的科学谋划和统筹协调。准确把握新时代公安法治建设形势要求,制定出台《金华市公安局202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金华市公安局2021年度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明确目标责任,强化协同推进,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全面落实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年度述职述法和普法考试等制度,不断增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在发挥好“金华警视”、《金华公安》等传统媒体法治宣传作用基础上,不断加大“金华公安”“金华交警”微博微信、抖音头条、快手等重点新媒体平台的法治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公安宣传力量,努力扩大受教育群体。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日宣传活动,结合110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2·2”交通安全日、“12·4”国家宪法日等系列活动日,针对特定人员和重点对象开展相关的法治宣传教育,采取各种形式推动普法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网络等,在与公众持续互动中不断开拓法治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在“6·26”全民禁毒月及国际禁毒日期间,金华市公安局联合武义县公安局在金华市公安局融媒体中心开展了以“共建无毒家园 守护红色根脉”为主题的禁毒直播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央视频、中国蓝新闻、教科影视等多平台同时联动展开直播,总播放量超50万,点赞超15W,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二)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宣传。整合防范电信诈骗、打击跨境赌博、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典型案例,深入开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公众防范意识。持续深化“教科书式执法”创新实践活动,强化热点警情案件的舆情引导与民警日常执法习惯的养成,打造公众依法办事与民警依法行政的和谐共赢局面。市局高速交警支队利用执法检查平台,推动教科书式执法、释法说理式执法,把法治宣传、交通安全宣教“面对面”推送至执法对象,力争“一人违法、接受一次宣传教育”、“一次事故、接受一次宣传教育”的良性循环。2021年以来,共开展执法对象普法宣教28000余人次,开展高频通行车辆排摸5次针对性推送高频通行车辆交通宣传信息。其中,《醉酒女误上高速》《黄牛“越狱”引发交通事故》《男子赶赴喜宴未成 醉驾上高速被查》《无证驾驶弃车逃跑 高速交警抓获拘留》《“我是他姑奶奶”小客车涉嫌非法营运且超载,现场有人给司机打掩护》等释法说理式执法被各大媒体转载,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好评。

(三)突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大力开展反诈宣传,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持续发力,政法委、公安深化“警格+网格”宣传,市政法委牵头组织全市6000余名网格员开展宣传培训,公安启动“学史力行 服务群众 全民反诈 红雁先行”系列宣传活动;其他成员单位针对企业主、企业财务人员、老人、台企台商、退伍军人、学生等特定重点人群开展分类宣传;组建了147支宣讲团,开展了“百支宣讲团、千名宣讲员、万场宣讲会”活动;创建了350个“无骗村(社区)”;在金11所高校全部创建“无骗校园”,不断浓厚全民反诈氛围。开展涉企违法犯罪防范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布建27个为企警务服务站,配备专门人员,通过分片包干、网络授课、组建微信(钉钉)群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涉企矛盾化解、反诈禁毒金融风险防控宣传、治安巡逻守护、企业安保人员训练、易制毒化学品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等服务。同时,以“百万警进千万家”为载体,走进企业开展“面对面、心连心、零距离”沟通交流,宣讲相关侵企典型案例,揭露常见犯罪手法,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识别和预防犯罪能力,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警企恳谈会600余场次。结合校园安全防范新特点,进一步健全法制副校长机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配备比例达到了100%。落实法制辅导制度,上好“开学第一课”,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现场教学、直播互动等形式,向中小学校、幼儿园师生系统传授防诈骗、防盗抢、防校园欺凌、远离“黄赌毒”、防传销、交通安全及消防安全、反恐防暴、危险感知和逃生自救等方面的常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回顾2021年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感觉到我们整体执法水平与省委、市委法治建设目标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案件应受未受、拖延办理等执法顽疾还时有发生。2022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法治金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深化打造现代警务执法新模式为主线,牢固树立“柔性”“阳光”“数字”执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严格执法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