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警营风采 >文学作品

山城“警”色

来源:宣传处(新闻办) 发布日期: 2020-11-02 10:03      浏览次数:

谢  宁(武义县公安局)

恰巧今年的中秋和新中国生日“撞了满怀”,假期要比以往还长一些,幽默的人欣喜地说:“过出了年味儿!”而警察属于不那么期待“黄金周7+1”的少数人,因为假期的长或短变不了对节日值班、备勤和守护平安的热情。

今年“十一”假期,我去了金华的“山城”磐安。没去磐安前,我以为武义是金华地区里最受大山“宠溺”的,因为武义县城被群山环绕。直到了磐安,我才发现原来磐安才是被大山抱在怀里的“爱子”。站在磐安县唯一的城区所——安文派出所楼上,望向窗外就能看到半山腰的田园,甚至还能看见地里种了不少待收的玉米。

山城磐安,和武义一样水绿又山青。两天的采风行程,我嫌时间太匆匆,不够听遍这里发生的精彩,我要写好“山城警事”,可又不知从哪里下笔才好。直到长假尾声,朋友圈里刷到表哥的一条文字、图片动态:“这里真是一个景区吗?”文字下附有一张“古村”配图。刷过去,又被那眼熟的配图吸引,仔细看照片中远处的双峰山,近处一排排明清老宅,在数十面鲜艳、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的映衬下,显得别样喜庆和活力。

看见动态下标的地理位置“磐安双溪乡大皿村”,我忍不住在这条动态下留了言:“这里我去过。”“以前,这景区也像这样‘骗人’吗?”表哥回问。“九月底才去的,发洪水后留下了伤痕,以前是很美的!”

今年8月4日,台风“黑格比”过境磐安县,正面影响了多个乡镇,它带来的强降雨引发了许多灾情、险情,也刮去了皿溪沿岸的好风光。但我知道,这种美通过磐安人民勤劳的双手迟早是能回来的。狂风暴雨带走了很多美好,但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山城“警”色。

新闻媒体的报道是平面的,但文学采风“磐安行”让我们感受得更加深入。我们可以看到在抗击台风的过程中,许多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联手救出了遇险被困车辆中的游客;搭人墙保护游客安全下山避险;合力把20位老人从新渥敬老院背至安置点;新渥派出所民警、辅警一起将孩子们从即将被洪水淹没的幼儿园里抱出,还给孩子们熬制了暖身姜汤……

走近新闻中的“主角”,聆听不平凡的山城警事。“黑格比”携风带雨肆虐磐安的那天,磐安公安全体民警、辅警都参与了抗灾救援,每个人在各自险情点位上作奉献。力量无论大小,回首时都是令人振奋的感人点滴。这些故事里,新渥派出所年轻民警陈滨康讲述转移群众时突发的“生死一瞬”,让我印象深刻。

“刚把老人背到外面,身后的墙就垮了。”陈滨康平静地回忆,“如果晚几秒,我们可能就都被压了。”事后这些话讲得平静,殊不知当时在和死神掰手腕时,救援人员心里有多紧张!

新渥所辖区大树下村,一个多是泥墙木构老宅的村落,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暴雨围困。情况危急,得知村里还有7位老人困在家里,小陈和同事就赶了去。记住大概位置后,众人径直突进村中,顾不得那些随时可能坍塌的老宅,蹚着过膝的洪水马不停蹄地去搜救受困老人。当一位躲在老宅二楼的老人被发现后,小陈等人合力将其背起转移到安全地带。几分钟后,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了,老宅的土坯墙轰然塌倒洪水中。劫后的害怕、救人的欣喜,小陈等人没来得及捋定就又忙着搜救其他人去了。

磐安县域,有许多像大皿村这样的景区式村落,在这场恶劣灾害的“摧残”下,昔日的“小桥流水人家”变了模样,美丽村落满目疮痍,雅致古朴的小桥被冲垮,河道被乱石淤泥堵塞……幸运的是,虽然受灾严重,但全县无一人因“黑格比”而罹难。

这,和抗灾中涌现的“逆行者”们不无关系。危难时刻显担当,在关键时刻众多像小陈这样的民警,他们乘风破浪、逆行而上,为转移群众、抗洪抢险贡献了公安力量,他们成为山城里最美的“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