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互动 | >预警防范 | >预防经济犯罪 |
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 涉案金额近千万元磐安警方破获一起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
近日,磐安警方在金华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破获一起以“香港背债项目”为名实施诈骗的“民族资产解冻”类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涉案金额近千万元。昨天,磐安警方公布了具体案情。 目前,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10人已逮捕,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民警介绍,这些“项目”的受害者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条件困难的中老年人,他们省吃俭用,不惜到处借钱参与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种类的项目,寄希望于哪个项目真的能“下款”,以此翻身。
在这些“项目群”里,每天都有群主带领“家人” 打卡,不时分享“老师、总经理”讲课视频、音频和励志鸡汤文来洗脑。李某还称自己为确实困难的会员垫付了数万元“包装费”,获得了“会员们”的拥戴,称她“有格局、有大爱”,李某也坚称自己“每天都在救人、做善事”。
一旦有人提出质疑,李某等人就会要求“团队长”将其清理出群,并要求所有“会员”做到严格保密,接到警方配合调查的通知时必须“一问三不知”,否则就取消其参加项目的资格。许多受害人因此拒绝配合警方调查,这也对案件侦办工作造成了不少困扰。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当前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的项目,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利数万元、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各类基金会、项目、App,均是诈骗,请大家切实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严防此类诈骗,避免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和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诈骗工具。
只要400元,就能获得高额免息贷款
今年8月份,磐安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一条线索,磐安人金大叔疑似参与了一个可疑的“香港背债项目”,并支付了400元费用成为“会员”,磐安警方迅速对此展开调查。
金大叔介绍,2018年年底,他加入了一个名为“香港400专属群”的微信群。群主称只要支付400元“包装费”就可以成为“香港背债项目”会员,即可以获得免息使用30年巨额贷款的特权,甚至可以免还这笔贷款。对方介绍,这个项目来源于“香港创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专门负责处理香港银行一些无人认领、无法取现的巨额冻结存款,公司会员可以帮助公司“背负”这些巨额存款,作为回报,每“背”出9000万元的债款,会员可以获得一笔630万元的30年免息贷款,如果签了免还协议,30年后,公司可以帮忙还款。因为金大叔参与晚,只能加入第二期,贷款金额减少到200万元。
这样的消息很诱人,金大叔马上根据模板报送了自己的详细信息,还签订了一份“委托协议”。到今年3月份,群主又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因该项目操作有一定难度,对方银行对会员资质审核要求很严格,所以每个参与的会员要交400元的“流水包装费”,用于制作相关凭证。当然,实在不愿交钱的也可以,公司可以垫付“流水费”,但会员能得到的贷款也相应减少到160万元。看着群里有不少人交了钱,想多得点贷款的金大叔也就随着大家一起交了钱。
然而之前说6月就能“放款”的优质项目却迟迟没有回音,“放款日期”一拖再拖,金大叔这才觉得自己可能被骗了。
一个模板一张协议,拙劣骗局竟让上万人中招
通过对案情的分析研判,磐安警方认为这是一起新型的“民族资产解冻”类案件,随即在金华市公安局的支持下成立专案组迅速开展侦查工作,并很快摸清了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
9月中下旬,磐安警方先后在四川、贵州、河南等地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包括群主口中“香港创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的“总经理”郭某。
据郭某交代,所谓“香港背债项目”是他自己编造的。2018年初,他将一份印有“香港创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印章的空白协议书照片发给下家伍某,由伍某在其发展的各大微信群内宣传该“背债项目”。郭某称,缴纳800元可以获得贷款630万元,不交钱的会员则只能获得200万元贷款,其“包装费”由公司垫付。
随后,郭某又发了一个“入会模板”给伍某,其中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出入境证件编号、是否为银行失信用户、介绍人等等,十分详细。郭某称,最终背债业务要去香港办理,所以每个会员都要自己先行办理相关出入境证件、签订委托协议,以便公司统一购买机票等,不愿交钱的人也可以参加,但名额有限。
短短几天时间,就有几百人向伍某上报了“入会信息”并缴纳了“包装费”。因为有盖章协议、有入会模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相信,不但自己交钱报信息,还介绍给身边的亲戚朋友,甚至偷偷摸摸帮家人缴纳费用。有些会员通过发展会员成了“团队长”,开始承担管理团队、发展新会员的职责。
最初,郭某等人称放款时间为今年初,为了稳住群里的“会员”,郭某通过利用多个手机伪造与香港总公司的聊天记录、租房伪造公司办公地点、雇佣民工假扮会员领取现金拍摄视频等方式层层传递给各个群。今年3月份,伍某等人又称放款还需要一笔包装流水的费用400元,如果不交钱,获得的贷款也要相应减少。这时,参与的会员已达上万人,涉及金额近千万元。
民警发现,仔细看看所谓的“委托协议”就可以发现其用词随意、逻辑混乱,更别提其他照片、视频都漏洞百出,但不少人还是执迷不悟。
不少受害者竟成犯罪嫌疑人
今年6月,因为与伍某意见不合,犯罪嫌疑人李某另立门户,自称“有李嘉诚集团股份”,并与“郭总”达成一致,由其接手管理该项目。警方得到线索,近期,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名“团队长”在昆明聚集,一起商讨如何继续做好项目,并成立了以李某为首的新团队,其中包含“指挥部、外事办、接待办”等部门,李某自称“指挥”,尹某、杨某为总监。
今年10月17日,磐安警方在昆明一举捣毁了该犯罪团伙,10月18日晚,磐安警方顺利将13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磐安,该案得以成功告破。
在调查中警方发现,几乎每一名犯罪嫌疑人都曾经是受害者,有类似被骗的经历。所谓的“香港背债项目”正是郭某早年被骗时听说的一种“项目”,这一纸空白协议也是当时对方给他的,只不过当时他被骗的金额是几万元。为了弥补亏空,郭某和有相同经历的伍某一拍即合,操作起了该背债项目,并“定价”800元。而涉案的十余名“团队长”都是自己带头先交钱入会,一步步成为郭某、伍某等人敛财的工具。
除了“香港背债项目”,这些人还参与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项目”,其共同点就是打着“民族大业、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的名义,向会员收取几元到几千元不等的费用,承诺高额资金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