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信息 | >要案点击 |
8年间变相敲诈数十家企业 为啥没人报警?
江西上饶人朱某已在义乌、东阳等地务工20多年。
“心细”的朱某发现不少小微企业在人事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加班费计算不到位、社保未按规定正常缴纳等。从2010年起,朱某便认为这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在义乌、东阳等地当起了“职业维权人”。
多年“维权之道”屡试不爽
“他很直接,不提补发加班费的事儿,就说要去劳动监察部门告我们,同时提出给两万元就私了。”吕先生说,朱某当场还给他算了笔账,相比玩具厂的违规行为,两万元远远低于相关部门的处罚金,并坦言自己是“职业维权人”,过去七八年自己的“维权之道”屡试不爽,如果吕先生有意向的话,他还可以兼职担任玩具厂的“法律顾问”。
一开始,吕先生认为是自己遇到了“不速之客”,本想出个6000元私了认栽算了,但朱某仍不罢休,多次发微信给吕先生夫妇暗示自己“胜券在握”。9月8日晚上,他又咄咄逼人地利用“法律武器”变相向吕先生勒索,双方当晚发生了争执,接到报警后的廿三里派出所民警随即赶到现场处置。
不少用人单位花钱消灾
民警向双方初步了解情况后认为,朱某存在敲诈勒索的嫌疑,遂将双方带回派出所进一步调查询问。孰料,朱某当场提供了一份厚厚的文件材料,声称自己是在“维权”,并表示自己过去8年的“维权之路”从未受过阻挠,均得到了用人单位和执法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材料表明朱某过去曾频繁应聘保安、人事主管等岗位,但均工作一段时间后离职,利用企业未缴纳社保、未支付加班费等情况,累计向20多家单位进行勒索。”民警告诉记者,不少用人单位见到朱某拿起“法律武器”维权,首先想的不是核实相关规定而是自认心虚、花钱消灾,朱某充分利用了这种心理,进行不法谋利。
据了解,朱某一般在一个单位最多任职几个月,离职后便会开始“维权”,向企业主敲诈6000元到1.5万元不等。朱某还向义乌、东阳等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报案,但均在拿到勒索款后主动撤案。“调查中,我们发现朱某在勒索成功后,有时候还会主动亮出‘职业维权人’的身份,声称自己就是吃这碗饭的,并要求企业聘请他担任挂职的法律顾问,月薪1500元左右。”民警说,朱某在义乌劳务市场小有名气,过去还专门打听哪家企业“扣钱”多,他就选择去哪家企业任职。
截至目前,义乌警方已梳理出受害企业20多家,累计涉案金额10万元左右。朱某则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义乌警方刑事拘留。
义乌警方表示,调查表明受到朱某侵害的企业远不止这20多家,希望有类似经历的企业能积极向义乌警方报警。同时提醒广大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合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完善自身企业规章制度才是避免不法侵害的最佳方式。